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sky娱乐平台可靠吗 > 新闻动态 > 瓜岛争夺战:王牌对阵精锐,日军被打得三线皆败,求死不能
瓜岛争夺战:王牌对阵精锐,日军被打得三线皆败,求死不能
发布日期:2025-04-13 12:43    点击次数:189

这是一场让日本陆军颜面尽失的战斗。

战斗打响前夕,那些鬼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立下首功,可没想到,去一个就倒下一个。

参与战斗的3万6千名日军中,有1万人阵亡,9千人因饥饿而死,还有6千人因病去世。

那些侥幸逃过一劫的人中,有不少后来精神失常,甚至连一位中将也没能幸免。

让日军饱受折磨的这场战斗,正是著名的瓜岛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人们常简称为瓜岛,它占地广阔,约有5300平方公里大小。这座岛屿坐落在南太平洋,在所罗门群岛的最东南角,不仅是所罗门群岛中的第二大岛,而且还扮演着澳大利亚守护神的角色。

在经历中途岛战役之后,日军手中的战略主动权不再。

然而,日本军方高层并不甘心失败,仍旧执意要占领南太平洋上的各个岛屿。

他们的打算是在瓜岛上建造一座机场,从而掌握所罗门群岛的空中优势,为陆军向新几内亚岛的莫尔兹比港发起攻击提供掩护。

等陆军在新几内亚岛稳固好阵地,就朝着东南方向慢慢进攻,占领澳大利亚,这样一来就能重新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

为了达到这个战略目标,日本陆军成立了第十七军,由百武晴吉中将担任军长。该军的司令部驻扎在拉包尔。

到瓜岛战役爆发之前,这支军队包括川口支队、一木支队等部队,总共有大约13个大队的兵力。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另外成立了第八舰队,由中将三川军一担任司令官。司令部的地点同样选在了拉包尔。

第八舰队配备了二十多艘舰艇,其中包括四艘重量级的巡洋舰和三艘轻量级巡洋舰。

1942年6月16日,日本海军调遣了2200名士兵前往瓜岛,着手建造一座飞机场。

随后,为了推进建设速度,岛上增加了700名工作人员。

在八月份上旬,通过施工人员的不懈努力,瓜岛机场已大致建成,并且相关的辅助设施也基本上完成了建设。

此刻,瓜岛上驻扎着日本工兵部队共计2700人,此外还有240人的警备队伍,两者加起来大约是2940人。

在图拉吉岛,它位于瓜岛的北方且面积相对较小,上面也有日本海军驻扎,人数达到了740人。

当日本人正忙着在瓜岛筹备战事时,美国人又在做些什么呢?

根据罗斯福提出的“欧洲优先,亚洲随后”的战略方针,美军原本并没打算在所罗门群岛部署大量兵力。

不过,丘吉尔心里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他不赞同过早地开辟第二战场。他的如意算盘是,等德国和苏联斗得筋疲力尽之时,再拉着美国一起来坐收渔翁之利。

看到英国那边没什么动静,美军打算在南太平洋采取点行动。

7月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了一项名为“守望行动”的军事策略,旨在把日军从所罗门群岛驱逐出去。

坦白来讲,美军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并不算十分详尽。

比如说,在制定战略计划那会儿,美军压根儿就没料到日军会在瓜岛上建造机场。

在计划揭晓后的次日傍晚,侦察机飞掠瓜岛上空,发现机场建设已近尾声,随即发送了紧急通报。

参谋长联席会议这时才发现之前的疏忽,赶紧调整策略,将原本计划攻打的圣克鲁斯群岛变更为瓜岛和图拉吉岛。

美军对瓜岛的情况了解有限,而且在战斗临近时还会对计划进行调整。

范德格里夫特少将接到命令,带领陆战队进攻瓜岛,但他手中掌握的仅有一张九十年前绘制的航海地图。

对于岛上现在的状况,他一无所知,同样,其他人也都不了解。

尤为令人惊讶的是,范德格里夫特那时竟然对瓜岛的存在一无所知。

在战场上行军作战,最怕的就是情报滞后。一旦敌人有了防备,美军必将陷入绝境难以翻身。

然而,美军算是幸运的,因为相比之下,日军的表现更加糟糕。

日本陆军和海军历来关系紧张,他们之间的情报从不交流。对于各自的行动,双方都选择保密,不通知对方。

所以,在瓜岛战役爆发之前,日军陆军对海军在瓜岛上建造机场的事情一无所知。

而且这事儿还没算完,更离奇的还在后头呢。

海军负责修建的机场在防守上显得过于松懈,他们低估了潜在威胁,以至于迟迟未向该岛派遣额外的警卫人员。

在美军踏上瓜岛之前,那里的日军兵力依然稀少,仅有二百余名战斗兵士,其余皆为负责工程的士兵。

日军没有布下防线,美军见状也就不再客气。

8月7日,美国军队的一个陆战第一师以及第二师的一个团,总计1.9万名士兵,对瓜岛和图拉吉岛发起了登陆行动。

在瓜岛美军登陆之时,岛上的日军吓得纷纷逃窜。

结果是这样的:于是,美军毫不费力地就接管了那个快要建好的机场,并且还意外收获了许多粮食、建造工具、建材物资,外加几百箱日本产的啤酒,以及一座完好无损的冷冻食品加工厂。

与平静的瓜岛相比,美军在图拉吉岛登陆时遭遇了少许敌人的反抗。

美军为了消灭驻扎在该岛陡峭山崖上的日军永久工事,付出了惨重代价,共有108名士兵阵亡,140名士兵受伤。

当图拉吉岛遭受袭击,岛上的日军迅速作出反应,立刻向拉包尔的海军司令部发出了警报。

如果瓜岛失守,美军将有机会派遣飞机对拉包尔进行轰炸。

海军指挥官三川军一下定决心要全力以赴,他迅速调动起五艘重型巡洋舰、两艘轻型巡洋舰以及一艘驱逐舰,如同猛虎下山般,朝着瓜岛西北方向的萨沃岛奋力冲去。

三川舰队并未配备航母,因此在防空方面,只能指望来自拉包尔方向的空中支援力量。

按常理来说,这种鲁莽的举动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然而,三川军一作为海军指挥官,能力相当出众。

战斗前夕,他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仅仅依靠重巡洋舰上仅有的几架侦察飞机,就把美军舰队的编制和确切位置探了个明明白白。反观美军指挥官,对此却毫不知情。

就像人们常说的,了解自己和对手,才能打胜仗,不怕失败。

三川军在摸清楚美军的情况后,做出了下面的安排:决定在8月9日天还没亮的时候发起攻击。他们的舰队会从萨沃岛的南边进入铁底湾,首先的目标是美军巡洋舰,接着再对付运输船,等任务完成后,就从萨沃岛的北边撤走。

就在日军即将发起攻击之前,美军航母编队的指挥官弗莱彻,因为航母燃油短缺的问题,自己决定带着航母编队离开了瓜岛附近的海域。

实际上,油料短缺只是个托词,弗莱彻真正担忧的是瓜岛周遭的日军飞行员。

在之前的珊瑚海战役与中途岛海战中,弗莱彻已不幸地失去了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这两艘航母。

为了不让仅剩下的三艘航母也遭遇不幸,弗莱彻做出了离开友军、独自撤退的决定。

航母突然不辞而别,这让负责运输和护航任务的特纳少将与克拉奇利少将立刻焦急了起来。

如果没有舰载机来掌控空中的优势,一旦天亮,日军的飞机前来空袭,咱们全都得遭殃。

琢磨了好久,特纳和克拉奇利最终也打算趁着夜色溜之大吉,并把他们的打算告诉了范德格里夫特。

那时候,登陆的士兵们所接收到的补给物资还不到全部的四分之一。要是舰艇部队都撤走了,陆战队就得挨饿。范德格里夫特当然对这个决定持反对意见。

可就算心有不甘,又能改变什么呢?

就在他们三人争吵激烈,最终各自愤愤离去之际,趁着夜色朦胧,三川军一下令舰队对美军展开了突袭,由此引发了萨沃岛海战。

这场战斗,日军迅速来袭,又匆匆撤离。

在短短不到40分钟内,美国海军损失惨重,四艘巡洋舰沉入海底,一艘巡洋舰受损,还有两艘驱逐舰也遭受攻击,总伤亡人数达到了1732人。

然而,日军几乎毫发无损,仅在回家的路上被美军的一艘潜艇击中,导致一艘巡洋舰沉没,并有86人伤亡。

可以说,日军把美军打得完全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然而,尽管美军在这次战斗中遭受了重大挫败,但日军撤退得太过急切,未能损毁美军的登陆艇和运输船只,因此,陆战队所需的全部补给品都被顺利搬运到了岸上。

把全部货物卸下后,运输和护航的船队连忙撤离了现场。

凝望着渐渐消失的军舰身影,瓜岛和图拉吉岛上驻守的那一万多名陆战队员,心中都七上八下的,很是不安。

上头不会真的把我们丢在这儿,不管我们的安危吧?

当团队情绪跌入谷底之际,范德格里夫特依然保持着冷静的思考。

他心里明白,瓜岛战役的胜利与否,关键在于谁能掌控海洋,而海洋的控制权又紧紧依赖于对天空的掌握。

只要瓜岛上的机场能够投入使用,美军就有机会重新掌握主动权。

接着,范德格里夫特指挥美军迅速完成了那座尚未竣工的机场建设,并围绕机场这一中心,构建起了相应的防御工事。

为了缅怀在中途岛海战中不久前英勇献身的亨德森少校,美军将该机场更名为亨德森机场。

美军既要建设机场,又要构筑防御设施,人手紧缺得厉害,结果使得大量物资堆积在海滩上无人搬运。

很明显,如果日军这时候出动飞机,往下面扔几颗炸弹,把物资给炸了,那美军可就要面临没粮食没子弹的棘手局面了。

但是,那些日军飞行员仿佛视而不见,对海滩上堆积得像小山一样的物资毫无兴趣,一颗炸弹都不肯“浪费”在它们上面。

就在飞行员做出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动作之时,陆军那边也开始了各种离奇举动。

8月7日,拉包尔的第十七军司令部同样获取了美军已在瓜岛进行登陆的消息。

得知消息那一刻,司令官百武晴吉首先以为自己是听岔了。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我听说过图拉吉这个地方,但瓜岛究竟是个啥情况呢?

海军在那片区域建起了机场,怎么事先就没跟咱们陆军通个气呢?现在事情闹大了,他们才急着来帮忙,这些家伙简直是把陆军当成了应急的抹布!

8月9日这一天,十七军的将士们得知海军大获全胜的消息后,大家心里都不由得萌生了一股想要比拼一番的念头。

海军凯旋而归,陆军也得拿出成绩,不能落后!

不久,百武晴吉的办公桌上就被各式各样的“出战请求”堆得满满当当。

众人皆认为,攻占瓜岛并将美军消灭是轻而易举的任务,都担心自己行动迟缓而错失立功的机会。

8月13日,一木支队捞到了这个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顺便提一下,“军”与“支队”这两个称呼,在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中属于临时性的组织架构,它们的大小和包含的兵种都不是固定的。

一般来讲,支队的编制大小常在师团与大队之间,人员数量大约在一千到一万之间。

一木支队隶属于十七军,人数约为2500,由一木清直担任指挥官。

这个人是挑起卢沟桥事变的罪魁祸首,十分嚣张。

百武晴吉本就骄傲自大,他认为瓜岛上的美军数量绝不会超过三千,而自己只需派出两千多人,兵力对比几乎持平,足够轻松占领瓜岛。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一木清直比百武晴吉还要嚣张,他认为两千人都显得多余,最终只率领了九百多人就匆匆踏上了瓜岛。

没错,你眼睛没花。

美军在该岛上驻扎了1.1万名士兵,而一木清直这个疯狂的家伙,居然打算仅凭九百人就打败十倍数量的美军。

8月21日拂晓时分,一木清直未等待后援部队,便率领着九百多士兵,朝着泰纳鲁河河口的美军防线发起了猛烈的“万岁突击”。

据一木清直推测,美军胆子很小,一旦听说日军来袭,就会吓得赶紧逃跑。

但是,实际情况跟他所想的大相径庭。

在交火过程中,美军动用了各式各样的轻重型武器猛烈开火,日军仿佛被狂风扫过的草地,纷纷倒下。

战斗即将结束之际,美国军队的医护兵努力展现他们的慈悲之心,想要救助受伤的日本士兵。然而,日本士兵却选择了引爆手榴弹,与医护兵一同走向了不归路。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美军,自那以后,美军指挥官颁布命令,若再碰到日本伤兵,就直接用坦克碾压过去。

战斗告一段落后,美军统计了伤亡情况,发现死亡人数仅为35人,同时还有75人受了伤。

战壕前方,日军的遗体遍地,据统计达到了850具之多,这意味着一木先遣队几乎全军覆没。

美军在清理战场的过程中,没找到一木清直的身影。直到后来扩大了搜寻区域,才发现他已经通过剖腹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1号夜晚,当百武晴吉听到一木部队全体牺牲的消息时,他感到十分惊愕,这时他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是太过疏忽,小看了敌人。

与此同时,百武晴吉在司令部里对海军大发雷霆,怒斥他们都是一群糊涂蛋:明明美军兵力远超三千,海军却闷声不响,这些家伙真该好好教训一顿!

为了及时补救,百武晴吉向东京发出求援信号,盼望能得到更多兵力的支援。

接到求援信号后,陆军参谋本部迅速作出反应,把原本驻守在爪陆岛上的精锐部队第二师团,调配到了第十七军的编制下,以此来缓解百武当前的紧急困境。

接着,那须支队和川口支队分别由步兵第四联队作为骨干力量、第三十五旅团作为主要构成,接到了前往瓜岛支援的命令。

陆军打算采取大规模行动,这让一直梦想着彻底消灭美军航母的山本五十六再次燃起了希望。

8月22日,山本发出指令,让三川军一指挥第八舰队,为十七军的瓜岛登陆行动提供安全保障。

与此同时,山本还调配了三艘航空母舰、一艘水上飞机母舰、一艘战列舰以及超过三十艘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全部交由南云忠一进行统领,意图寻找合适时机,将美国海军一举消灭。

战斗前夕,为确保反击行动万无一失,山本五十六亲自带领大和号战列舰前来现场指挥督战。

考虑到日军大举进攻,如果美国海军还是采取回避战术,那么瓜岛很可能会再次落入敌手。

所以,美国在南太平洋的军队,出动了三艘航空母舰、一艘战列舰、七艘巡洋舰、十八艘驱逐舰,还有256架舰上飞机,全部力量都投入到了行动中。

8月24日,瓜岛海域上,美国和日本军队展开激战,这标志着“东所罗门海战”的打响。

在这场战斗中,弗莱彻和他的老对手南云忠一都展现出了他们的“日常水准”。

弗莱彻依然坚持他那套“远离战斗,保护舰船”的打法,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开溜。

南云仍然被誉为“抗日英雄”,在他的率领下,航母舰队再次遭遇美军重创,一艘航母沉入海底,同时失去了90架飞机。

此外,日本军队还折损了一艘驱逐舰。

在这次事件中,美军仅仅有一艘航母遭受了伤害,并且有17架飞机被损毁。

山本打算通过一场战斗解决所有问题,但这场仗他没打好,不仅没能将美军航母消灭,就连向瓜岛派遣增援的计划也没能实现。

结果就是既没保住大的(西瓜),小的(芝麻)也没得到。

这种局面下,陆军登陆瓜岛的计划遭遇了不小的阻碍。

根据安排,日本军队原本打算派遣两支部队参与行动。

然而,由于海战进展不顺,运输舰在输送士兵和补给物资时遇到了重重阻碍。

为了节省时间,山本五十六下令让速度更快的驱逐舰来承担运输职责。

驱逐舰这东西,虽说跑得挺快,可它的装载量却很小,只能用来运送士兵,要是想运物资那可就不中用了。

海军辛苦奔波数日,到头来仅仅把川口支队运送到了瓜岛上。

尽管实际兵力只有计划中的一半,但这并不算什么大问题。

关键就在于那些装备。

因为交通不便,川口支队五千人马仅带了两挺高射机枪、六门野战火炮、六门山地炮、十四门速射炮以及能维持两周的粮食供应。

9月初的时候,想来用大约五千名轻装步兵去对抗一万名装备精良的美军,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二见秋三郎少将,十七军的参谋长,向川口支队的指挥官川口清健发送了电文,叮嘱他吸取一木清直的教训,别再重蹈覆辙,并期望他能等待那须支队上岸,双方协同后再展开攻击行动。

可没想到,川口清健同样是个难缠的角色,他高傲地回复说:“美国人胆小怕事,不喜欢在雨天、雾天或者夜里打仗。他们的这些短板,对我们来说可是大大的好处。”

长官的风格往往反映了其属下的特质。

百武晴吉对川口清健的提议十分赞同。有了百武晴吉的撑腰,川口清健果断决定不再等待增援,而是制定了一个攻占亨德森机场的行动计划。

他的方案大概是这样规划的:派五个大队去攻打机场的东、南、西三个方向,而机场的北面,则交由海军来负责进攻。

9月12日晚上,随着一声信号弹划破夜空,日军开始了他们的首轮进攻。

紧接着,夜空中回荡起激烈的枪炮声。美军经过一夜的苦战,成功地把日军的攻势挡了回去。

次日夜里,趁着黑夜的掩护,日军残余士兵被分为六个小队,又一次向美军发动了“万岁突击”。

然而,面对美军的钢铁大军,日军的人力抵抗终究显得力不从心。

在这场战斗中,日军有850名士兵不幸牺牲,而美军方面则有104人阵亡。

在抵挡住了日军的两轮猛烈袭击后,美军紧接着发起了反扑。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日军粮食断绝,士兵们饿得肚子咕咕叫,作战能力大幅下降,他们所占据的地盘逐渐被美军一点点包围并缩小。

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原本拥有五千人的川口支队,现在只剩下了一千多人。

瓜岛战役中,日本军队屡战屡败,这一连串的失利让日本高层忧心忡忡,难以安睡与进食。

9月18日,东京的指挥中心发出命令,将瓜岛战斗的重要性提到了新几内亚作战计划之前。

换句话说,之前攻打莫尔兹比港的方案先放一放,十七军的全体将士都要行动起来,先把瓜岛攻下来再说。

几天后,川口清健回到了拉包尔进行工作汇报,他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在战斗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比如食物短缺、身心俱疲、地势不好,还有美军猛烈的火力攻击等。

最终,当百武晴吉得知情况后,心生不满,严厉斥责川口清健胆小怕事,称他说的饥饿和疲惫不过是掩饰失败的托词。并扬言要是自己亲自上阵,情况定会大不相同。

看到百武晴吉信口开河,二见秋三郎善意地劝诫道:“司令官,千万别小看敌人,咱们不能再在同一个坑里连续摔倒三次吧!”

被二见秋三郎插话后,百武晴吉面露不悦,带着轻蔑的口吻反问:那你说说,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不小看敌人呢?

二见秋三郎表示,第二师团与第三十八师团需携手同行,并且还得向后方请求增援,调派五个野战重炮联队加入战斗。

其实,二见秋三郎的提议相当合理。鉴于美军同样在加强兵力,瓜岛上的美军数量现已攀升至2.3万之众。

然而,对于美军兵力的多少,百武晴吉并未放在心上,他反倒讥讽二见秋三郎是个胆小如鼠之辈,还扬言第十七军里容不下懦夫。

结果,二见秋三郎被调到了预备队伍中。

二见秋三郎真是运气不错,要是没被降职处分,那他可就得跟着百武晴吉去瓜岛挨饿了。

在10月的前半个月里,日军分批向瓜岛增援了大约1.7万名士兵,还配送了100多门大炮和25辆坦克。

这一次,百武晴吉亲自挂帅出征。

加上之前已在岛上艰难存活的两千多人,日军的总人数达到了两万多人。

在第三批日本士兵上岛之前,一艘日本海军潜艇攻击了由弗莱彻指挥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导致其受损。

因为受损严重,萨拉托加号不得不被拖回珍珠港进行大修,接下来三个月都无法参与战斗。

弗莱彻,这位被誉为美国海军里的头号“倒霉蛋”,以两艘舰艇沉没、一艘重创的“辉煌”战绩,最终被安排回国休假去了。

然而,航母已经离开,但弗莱彻还是将舰载机调配给了瓜岛的部队。

只要亨德森机场这座被誉为“不沉航母”的战略要地依旧坚守,美军就能继续掌握空中的主动权。

此外,美日两国的海军部队在那段时间里也经历了一场夜间交锋,这场战斗被人们称为“埃斯帕恩斯角海战”。

这次战斗规模不大,日本军队损失了一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沉入海底;而美国军队方面,也有一艘驱逐舰被击沉。

这次战斗虽然战果有限,不过美军依靠着丰富的经验,成功打破了日本海军夜战不可战胜的传说。

战争结束后,日本海军颜面尽失,甚至都没有对外公布战况报告。

百武晴吉有两个哥哥,在海军中都担任着大将的职位,他们分别是百武三郎和百武源吾。

凭借着这样的关系,海军对他颇为关照。

10月22日,海军派遣了“金刚”号和“榛名”号这两艘强大的战列舰,它们向亨德森机场发射了数以千计的炮弹,几乎将整个机场轰炸得面目全非。

轰炸结束后,瓜岛上的美军飞行器数目从90架大幅度下降到仅剩42架。

当然了,海军之所以如此拼命,其中也有山本自己的一些小算盘。

山本现在还抱有一丝幻想,企图诱使美军舰队前来,希望通过一场大战将其一举消灭。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得把事情做得更有影响力才行。

10月23日,当看到海军成功地将亨德森机场摧毁得面目全非后,百武晴吉紧接着发布了作战指令。

那天晚上,日军首先动用大炮进行猛烈的轰击,紧接着,十多辆坦克冲锋在前,步兵队伍也紧跟坦克的步伐,一同向亨德森机场发起了地面进攻。

和前两批上岛的日军比起来,百武晴吉这次无疑是拥有了不少优势,打得相当顺手。

不过,要是跟美军相比,日军的装备就显得有些寒碜了。

经过长达五个小时的激烈交火,日军损失严重,难以抵挡,只好逃进了瓜岛上茂密的热带雨林里。

次日,百武晴吉因不愿接受失败,决心再次组织一场夜间突袭。

晚上时分,大雨倾盆而下,日军借着雨势的掩护,偷偷地接近了美军的防线。

与此同时,山本五十六指挥着联合舰队的四航母、四战列舰、十四巡洋舰和四十四驱逐舰编队,驶向了所罗门群岛的东北方向,他们蓄势待发,只盼陆军能迅速拿下亨德森机场,好瞅准时机,将前来支援的美军航母一举消灭。

然而,日军的突袭并未得逞,美军凭借装备上的优势,又一次成功地将日军击退。

10月25日晚上,百武晴吉心有不甘,又按照之前的方法尝试了一次。但结果还是没有改变。

在激战中,第二师团遭遇重创,三位联队长不幸牺牲,这标志着驻守在瓜岛上的第二师团,其步兵指挥官全军覆没。

10月26日,因为部队损失过于严重,百武晴吉最终决定停止攻击,带领全体士兵撤退至雨林之中。

在这次被称为“亨德森机场之战”的冲突中,日军损失惨重,战斗人员减少了近三千名,而美军方面则有大约80人不幸牺牲。

撤退路上,日军中因疾病和饥饿而死的人数不胜数。

翻盘的机会已转向海上,陆战这条路是走不通了,只能寄望于海战来扭转局势。

10月25日,联合舰队与美军不期而遇,两军随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航母大战。这次交锋,被人们称为“圣克鲁斯群岛海战”。

战斗打响前夕,尼米兹委派有着“蛮牛”之称的哈尔西将军,担任南太平洋战区的最高指挥官,负责统领该区域内的盟军陆军、海军和空军部队。

哈尔西上任之后,他坚决地宣称:哪怕只剩下两艘航母,也定要跟日本侵略者拼个你死我活,因为瓜岛就是我们的后盾,此时我们已退无可退!

在圣克鲁斯群岛的海战中,美军遭遇了战斗策略上的挫败,导致大黄蜂号航母不幸沉没,企业号也遭受了重创,并且损失了74架舰上飞机。

日本方面,有两艘航空母舰遭到损坏,飞机损失数量达到了100架。

然而,相比日军,美军飞行员的损失则要少得多。

在战斗中,美军飞行员的伤亡人数为26人,相比之下,日本方面则有148名飞行员丧生。

二战时,日本海军主张“求精不求多”,他们把所有有限的资源都集中起来,专门培养了一小批顶尖的飞行员。但这样一来,就缺少了对大量飞行员和空勤人员进行基础训练的系统。

这样一来,导致日军飞行员和正在培训的飞行学员之间出现了明显的缺口。

日本军队在战争爆发前精心训练的飞行员,每损失一名都是巨大的减少。而那些新学员,经验尚浅,难以担起重任。

因此,尽管在这场战斗中,美军在装备上的损失超过了日军,但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强国,美军最不匮乏的就是武器装备。

日军痛失宝贵的机组人员后,短时间内难以进行人员填补。

南云忠一曾表示:“虽然这场战役在战术层面我们赢了,但从战略角度来看却是失败的。鉴于敌人拥有远超我们的工业实力,每场战役我们都必须力求取得绝大多数的胜利。遗憾的是,这次我们未能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要说起来,因为表现不尽如人意,南云在圣克鲁斯群岛海战结束后,被送回了国内,转而担任佐世保镇守府的司令官。

两国实力存在的差异,让胜利的希望逐渐倒向了美国一边。

11月份期间,美国和日本的海军部队发生了多次交锋。

在11月12日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美国海军遭受重创,损失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七艘,同时还有战列舰一艘、巡洋舰两艘以及驱逐舰四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日军在两场战斗中失去了两艘战列舰、一艘重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和十艘运输船,同时有六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和一艘运输船受到了损伤。

在战斗中,日军损失了十艘运输船,这些船上原本装载着一万名陆军士兵以及足足一万吨的各类物资。

这些士兵和补给品,原本是百武晴吉寄予厚望的救星,却不幸被美军一股脑儿地扔进了大海。

美军这边,尽管也遭遇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耗,但相比之下,他们的整体状况要比日军好得多,成功地将六千多名士兵及其装备补给运送到了瓜岛。

过了两周,塔萨法隆格海战打响,日本海军成功复仇,将美军一艘巡洋舰击沉,并让三艘巡洋舰遭受重创。

然而,美军成功阻止了日军运送补给的计划,这让瓜岛上的日军陷入了粮食短缺的困境。

到了12月份,由于海军难以重掌海上优势,他们便想了个新招:把物资装进铁桶里,然后扔到靠近海岸的海域,让陆军自己去捞取这些物资。

12月3日,海军派遣了十艘战舰,投下了1500只铁桶,结果瓜岛上的日军只回收到了300只,而剩下的绝大部分都遭到了美军飞机的摧毁,沉入海底。

12月7日,海军派遣了11艘驱逐舰负责运输补给,然而,这些船只还未抵达瓜岛,就被美军飞机发现并迫使其撤离。

12月11日晚上,海军再次派出十艘驱逐舰,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将1200个铁桶投放至海中,日军在岛上费了好大劲才捞起其中的200多个。

日本物资稀缺,老是这样浪费可不行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接着,海军方面给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提议:或许,我们可以撤退?

然而,东条英机却毫不犹豫地否决了这个建议。

在这之前,东条英机已向天皇信心满满地打包票,说陆军必定会攻占瓜岛。

此刻选择离开,无异于直接让他难堪。

前线基地拒绝撤离,并且还有意进一步增派兵力,这让瓜岛上的日军士兵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根据第二师团一位幸存者的讲述,他在爪哇时生活还算安逸。但自打被调到瓜岛,可就吃了不少苦头。刚开始,还能勉强吃上拳头大小的饭团,慢慢地就只能去挖野菜充饥。到后来,连野菜也挖不到了,日军便开始捕杀岛上的野生动物。一时间,瓜岛上但凡能动弹的活物,像青蛙、蛇、蜥蜴、老鼠这些,全都被日军吃了个干净。

肚子饿得咕咕叫,又找不到其他吃的,这可如何是好?看来,接下来只好吃掉同伴的身体来充饥了。

这种情况迅速扩散,以至于发生了有人残忍地杀害同伴,并分食其身躯的骇人听闻之事。

百武晴吉得知这件事情后,气得不轻,可他也束手无策。

万般无奈之下,百武晴吉只得发出命令:允许食用美军遗体,但严禁伤害同伴,否则一律当场处决。

与此同时,日军中还广泛传播着痢疾、疟疾以及疥癣等多种热带疾病。

众多士兵或因饥饿或因疾病相继倒下,根本无力对美军发起进攻。

1942年末,眼见获胜机会渺茫,东京大本营里的官员们商量着要撤军,并且在获得了天皇的准许之后,正式发出了撤退的指令。

自1943年1月上半月起,日军开始逐步撤离瓜岛。

这时,岛上的不少人都虚弱到了极点,连爬上绳梯的劲儿都使不出来,水兵们只能又是背又是拉,用尽各种办法将这些虚弱的人弄上军舰。

有些重伤病员生命垂危,已无法登上军舰,指挥官无奈之下,只能留给他们手榴弹,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活下去。

瓜岛之战持续了接近半年的时间,美国军队总共派出了六万名地面战士参战,大约有七千人不幸牺牲,七千七百八十九人受伤。而这些伤亡人数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疾病导致的。

瓜岛上的炎热气候引发的疾病问题,不仅困扰着日军士兵,也给美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日军总共出动了3.6万兵力,但在撤退时,人数锐减到了一万。大约1.5万名士兵因饥荒和疾病丧生。加上海军的牺牲,日军的总死亡人数接近三万。

在战争岁月里,十七军的指挥官百武晴吉心理防线彻底崩塌。他原本怀揣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却不料亲眼见证了宛如人间炼狱般的惨烈场景。

这次沉重的打击,让他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好在被及时劝阻了下来。

然而,二战的硝烟散去后,百武晴吉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阴霾,最终因精神失常离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